第五章:「五法」

CBETA 標點與校勘:
《長阿含十報法經》卷1:
「第一五法,行者竟無為。五種斷意。何等五?道弟子有道信有根著本,無有能壞者,忍辱亦仙人,若天、若魔、若梵,亦餘世間耶?亦無有匿無有態,真直如有身行,意著道慧同行。身亦少病安善,如應持腹行。身不大寒不大熱,無有恚時和令消飲食噉,令身安調,發精進行。有[10]瞻精進方便,堅得好法,意不捨方便,寧肌筋骨血幹,盡精進不得中止,要當得所行。行慧從起滅慧得道者,要不厭行直滅苦。是五種斷意。
「第二五法,可增行德者。五種定。行道弟子,是身自守得喜樂,澆漬身行,可身一切無有一處不到喜樂,從自守樂。譬慧浴者,亦慧浴弟子。弟子持器,若杅若釜。澡豆水漬,已漬和使澡豆著膩,內外著膩不復散,從漬膩故。道行者亦如是,是身自守愛生樂,漬和相近相著,身一切無有不著,從自守喜樂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上頭行。
「亦有道弟子,是身已定喜樂,澆漬身行,可身一處無有不到從定喜樂,譬阪頭泉水池,亦不從上來、亦不從東、亦不從南、亦不從西、亦不從北,但從泉多水潤生遍泉水,為泉澆漬,無有一處不到水冷水。道弟子行如是,是身定喜樂,澆漬身行,可遍身一切無有不到,從定喜樂。道弟子是五種定,是為第二行。
「亦有道弟子,是身不著愛著樂,相連至到相促相可,遍一切身到不喜樂。譬如蓮華水中生水中長,至根至莖至葉,一切從冷水遍澆漬遍行。道弟子身亦如是,從無有愛樂澆漬,可一切身遍從無有愛樂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為第三行。
「亦有道弟子,是身淨意,已除受行成行,身中無有一處不到從淨意除意。譬如四姓亦四姓子,白㲲若八丈九丈,人頭足遍裹身遍,無有不到從白㲲淨㲲。如是道弟子,是身淨意除意已有行,一切身無有不到已覆淨意除意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為第四行。
「亦有道弟子,受身觀諦,已熟念、熟居、熟受,譬如住人觀坐人、坐人觀臥人。道弟子行如是,受行相思惟熟受,以熟受、熟念、熟事、熟受。道弟子是五種定,是為第五行。
「第三五法,當知五種,一為色受種、二為痛受種、三為想受種、四為行受種、五為識受種。
「第四五法,當捨五蓋,一為愛欲蓋、二為瞋恚蓋、三為睡眠蓋、四為戲樂蓋、五為悔疑蓋。
「第五五法,可當[11]減。五心意釘。若學者不信道,疑不下不可不受,如是心意一釘為未捨,不受道法教[12]誡故。亦如有學者在道散名聞慧者同學者,持惡口向喙勤意離嬈侵,若有道名聞者慧者同學者,持惡口向喙勤意離嬈侵,如是是為五心意釘未捨。
「第六五法,當增道。五根,一為信根、二為精進根、三為意根、四為定根、五為慧根。
「第七五法,難受。五行得要出。若道弟子熟受道,不念愛欲,意不著欲、意不可欲、意不止欲、意不度欲,意縮、意惡、意不起、意不用、意却、意穢不用惡。譬如雞毛[1]亦筋,入火便縮皺不得[2]申。如是見道弟子,行堅意不念愛欲,便不用愛欲,便不可愛欲,意不墮愛欲,意便縮,意便縮意不起,便出念道。欲行已出,意生意堅,意不意[3]出意解,意不縮意不惡意起,意無所礙無所用,意安隱,為意行故熟行故。
「若復生從愛欲因緣結惱憂,念為已從是解止不著得離,不復從是因緣痛[*]痒行。如是行者,從欲得度,瞋恚不瞋恚,侵不侵,色不色。若道弟子,堅意不復念身,已堅意不念身,便不欲身、不可身、不住身,意不墮愛欲便惡意起。譬道弟子,如雞毛筋,入火便縮便皺不得[*]申。道弟子亦如是,已見堅不復念身,意不可身、意不著身、意不度意,縮意惡意不起,自守生止惡,可惡念無為。欲度身念度,身為無為,意勸意可,意止意度,意不縮意不惡,意便[*]申念無所礙無所用,意隱止,從行熟行故。
「若從身因緣,生罪惱憂,緣生罪惱憂已,從是解止不著度,不復從是因緣更痛。道弟子如是,從身得要出。
「第八五法,[4]令生起道,五慧定,道德者無所著無所供從,是一慧內自生。
「是定恒,人不能致,慧者可。如是二慧內起生。
「是定從一向致得猗得道行,如是三慧內起生。
「是定見致樂行受亦好,如是四慧內起生。
「是定從是定自在坐自在起,如是五慧內起生。
「第九五法,當知五解脫,若學者道說經從道聞,亦慧人說從慧人聞,亦同學者聞,已如說聞知法義行、已解法便解義、已解義便受、已受便喜、已喜身樂、已樂便意定。定意如有知如有見,已如知見便却不用,已不用便不著,已不著如便得解脫。是行者一解脫。
「已行者得住未正意,得正意未定意,得定意未解結,得解結未得無為,便致無為。或時佛亦不說經,慧者同學者亦不說經,但如聞如受竟便自諷讀。是行者二解脫。
「或時佛亦不說經,慧者同學者亦不說經,但如聞法如受法,具說學者。是行者三解脫。
「或時佛不說經,學者但如聞如受法,獨一處計念,若如聞如受法具諷讀,便如應解如法解,是行者四解脫。
「或時不如聞不如受,亦不計念,但從行取一定相熟、受熟、念熟,行已受定相熟、受熟、念熟、行熟,隨便如法,便如應解,便如法解。已如應解,已如法解便可生,已可生便哀生,已哀生便身樂,便身知樂已樂意便止,便如有知有見便悔,已悔便不欲,已不欲便得解脫,[5]行者五解脫。若道行者,得是止,得是行,意未得止便止,意未定便定,結未盡便盡,未得度世無為便得度世無為。
「第十五法自證知,一不學陰、二不學戒、三不學定、四不學慧、五不學度世解脫。是學者五十法,是不非,是不異,有諦如,有不惑不倒,是如有持慧意觀。」(CBETA, T01, no. 13, p. 234, b11-p. 235, c5)
[10]瞻=膽【元】【明】。[11]咸=減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CB】。[12]誡=戒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[1]亦=并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[2]申=伸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。[3]出=止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[*2-1]痒=癢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。[*2-1]申=伸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。[*2-2]申=伸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。[4]令=今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[5](是)+行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
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
版主修改過的「錄文」、標點與校勘:
第一,五法行者竟無為:五種斷意。何等五?
(1)道弟子有道信、有根著本,無有能壞者,忍辱亦仙人,若天、若魔、若梵,亦餘世間耶?
(2)亦無有匿、無有態,真直如有身行,意著道慧同行。
(3)身亦少病安善,如應持腹行。身不大寒、不大熱,無有恚,時和令消飲食噉,令身安調,發精進行。
(4)有瞻精進方便,堅得好法,意不捨方便,寧肌筋骨血幹,盡精進不得中止,要當得所行。
(5)行慧從起滅慧得道者,要不厭行直滅苦。
是五種斷意。 
 第二,五法可增行德者。五種定:
(1)行道弟子,是身自守得喜樂,澆漬身行,可身一切無有一處不到喜樂,從自守樂。譬慧浴者,亦慧浴弟子。弟子持器,若杅若釜。澡豆水漬,已漬和使澡豆著膩,內外著膩不復散,從漬膩故。道行者亦如是,是身自守愛生樂,漬和相近相著,身一切無有不著,從自守喜樂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上頭行。 
(2)亦有道弟子,是身已定喜樂,澆漬身行,可身一處無有不到從定喜樂,譬阪頭泉水池,亦不從上來、亦不從東、亦不從南、亦不從西、亦不從北,但從泉多水潤生遍泉水,為泉澆漬,無有一處不到水冷水。道弟子行如是,是身定喜樂,澆漬身行,可遍身一切無有不到,從定喜樂。道弟子是五種定,是為第二行。 
(3)亦有道弟子,是身不著愛著樂,相連至到相促相可,遍一切身到不喜樂。譬如蓮華水中生水中長,至根至莖至葉,一切從冷水遍澆漬遍行。道弟子身亦如是,從無有愛樂澆漬,可一切身遍從無有愛樂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為第三行。 
(4)亦有道弟子,是身淨意,已除受行成行,身中無有一處不到從淨意除意。譬如四姓亦四姓子,白㲲若八丈九丈,人頭足遍裹身遍,無有不到從白㲲淨㲲。如是道弟子,是身淨意除意已有行,一切身無有不到已覆淨意除意。道弟子,是五種定,是為第四行。
(5)亦有道弟子,受身觀諦,已熟念、熟居、熟受,譬如住人觀坐人、坐人觀臥人。道弟子行如是,受行相思惟熟受,以熟受、熟念、熟事、熟受。道弟子是五種定,是為第五行。 
第三,五法當知。五種:一為色受種、二為痛受種、三為想受種、四為行受種、五為識受種。 
第四,五法當捨。五蓋:一為愛欲蓋、二為瞋恚蓋、三為睡眠蓋、四為戲樂蓋、五為悔疑蓋。 
第五,五法可當。五心意釘:
(1)若學者不信,疑不下,不可不受,如是心意一釘為未捨。
(2)不受道法教誡故(疑不下,不可不受,如是心意二釘為未捨)
(3)亦如有學者在道散名聞慧者,同學者,(疑不下,不可不受,如是心意三釘為未捨)
(4)如有學者在學處(疑不下,不可不受,如是心意四釘為未捨)
(5)若有道名聞者慧者同學者,持惡口向喙勤意離嬈侵,如是為五心意釘未捨。 
 第六,五法當增道。五根:一為信根、二為精進根、三為意根、四為定根、五為慧根。 
第七,五法難受。五行得要出:
(1)若道弟子熟受道,不念愛欲,意不著欲、意不可欲、意不止欲、意不度欲,意縮、意惡、意不起、意不用、意却、意穢不用惡。譬如雞毛亦筋,入火便縮皺不得申。如是見道弟子,行堅意不念愛欲,便不用愛欲,便不可愛欲,意不墮愛欲,意便縮,意便縮意不起,便出念道。欲行已出,意生意堅,意不意出意解,意不縮意不惡意起,意無所礙無所用,意安隱,為意行故熟行故。 若復生從愛欲因緣結惱憂,念為已從是解止不著得離,不復從是因緣痛痒行。
如是行者,從欲得度,
(2)瞋恚不瞋恚,
(3)侵不侵,
(4)色不色。
(5)若道弟子,堅意不復念身,已堅意不念身,便不欲身、不可身、不住身,意不墮愛欲便惡意起。譬道弟子,如雞毛筋,入火便縮便皺不得申。道弟子亦如是,已見堅不復念身,意不可身、意不著身、意不度意,縮意惡意不起,自守生止惡,可惡念無為。欲度身念度,身為無為,意勸意可,意止意度,意不縮意不惡,意便申念無所礙無所用,意隱止,從行熟行故。 若從身因緣,生罪惱憂,緣生罪惱憂已,從是解止不著度,不復從是因緣更痛。道弟子如是,從身得要出。 
第八,五法令生起道。五慧定:
道德者無所著、無所供從,是一慧內自生。
是定恒人不能致,慧者可,如是二慧內起生。
是定從一向致得猗得道行,如是三慧內起生。
是定見致樂行受亦好,如是四慧內起生。
是定從是定自在坐自在起,如是五慧內起生。 
第九,五法當知。五解脫:
若學者道說經從道聞,亦慧人說從慧人聞,亦同學者聞,已如說聞知法義行、已解法便解義、已解義便受、已受便喜、已喜身樂、已樂便意定。定意如有知如有見,已如知見便却不用,已不用便不著,已不著如便得解脫。是行者一解脫。 
已行者得住未正意,得正意未定意,得定意未解結,得解結未得無為,便致無為。或時佛亦不說經,慧者同學者亦不說經,但如聞如受竟便自諷讀。是行者二解脫。 
或時佛亦不說經,慧者同學者亦不說經,但如聞法如受法,具說學者。是行者三解脫。
或時佛不說經,學者但如聞如受法,獨一處計念,若如聞如受法具諷讀,便如應解如法解,是行者四解脫。 
或時不如聞不如受,亦不計念,但從行取一定相熟、受熟、念熟,行已受定相熟、受熟、念熟、行熟,隨便如法,便如應解,便如法解。已如應解,已如法解便可生,已可生便哀生,已哀生便身樂,便身知樂已樂意便止,便如有知有見便悔,已悔便不欲,已不欲便得解脫,行者五解脫。若道行者,得是止,得是行,意未得止便止,意未定便定,結未盡便盡,未得度世無為便得度世無為。 
 第十,五法自證知。不學陰:
不學戒、
不學定、
不學慧、
不學度世解脫、
(五不學度世解脫知見)
是學者五十法,是不非,是不異,有諦如,有不惑不倒,是如有持慧意觀。 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第六章:「六法」

第二章:「二法」